走踏松菸,行家必備的九個小知識
大家週間約會、週末踏青都常到松菸去。但你/妳有多了解它呢?
【關於松菸的九個小知識 🔎】下次你/妳也可以當松菸導覽員 ~ 💁
1⃣ 菸草?煙草?菸場?煙場?還是菸廠?
1937年,這裡叫「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」。 國府來台後,二度更名:「臺灣省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」(1945)、「臺灣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」(1947)。 故在日治時期的建築工事圖與資料上,會看到「煙」、「場」,其為日本漢字 🇯🇵,國府來台後才改為「菸」、「廠」🇹🇼。
2⃣ 松山煙場的誕生
臺灣菸草專賣制度始於明治38年(1905),原是當時的臺灣總督府為了彌補財政不足而實施的經濟措施。最初僅有北車附近的臺北煙場負責菸草的生產及加工製造,供不應求,除臺灣本地市場之外,亦外銷華中、華南及南洋等地,故於1937年興建松山煙場。
3⃣ 松菸大數據
3.1 松山菸場幅員範圍近19公頃,具備完善的工業村設計理念,諸如:庭園、宿舍、醫務室、育嬰房、福利社等,共耗時三年又三個月方建造完成。
3.2 松山菸廠以增產報國為信念。1959年年產量紀錄:捲煙58億支👍雪茄43萬支👍 占全國總產量半數!!👏👏👏
3.3 初期員工約1200名。1987年達到最高峰,約有2000人在此工作。年產值超過210億新台幣!!😲😲😲
4⃣ 松菸醒目的1到5號大倉庫
4.1 你有發現嗎?只有1號倉庫是獨立的,2號到5號倉庫採連棟設計,是連在一起的。
4.2 2號倉庫上方仍保留著當年與製菸工場二樓的運輸帶,工人於工場二樓製菸、捲菸並裝箱後,便可直接藉由輸送帶送往2號倉庫;一來可以減少人工搬運,二來菸場緊鄰著臺灣鐵路局的臺北機場,後方便設有鐵道與月台,可直接將貨物運往基隆出口。
4.3 你是否發現常設展的4號與5號倉庫內部空間最為平整通透呢? 當時為了使倉庫容量達到最大值,特意規劃這兩個倉庫內不設置支撐柱體,依靠的是2到5號倉庫連棟外加的「立面山牆」增強其建築結構的支撐強度。
5⃣ 居中面積最大的建築--製菸工廠是單棟二層的矩形建築,從空中鳥瞰就像個大大的「日」字。此建物共三進,二、三進之間的巴洛克大花園「晚香園」與噴水池,除休閒美觀之餘,也兼備消防蓄水的功能 。有趣的是花園間散落著不少潔白的女體雕像,遠看以為是西方維納斯,細看才發現都是東方臉孔,據說是以當時的女員工(廠花?)為模特兒雕塑而成 💆
6⃣ 辦公廳舍 V.S. 製菸工廠 在日字前頭的建築物,是當時菸廠主管、長官的辦公室,也是接待貴賓之地。日治時期,身分階級紀律分明,一般員工是無法進入此地的。 除規定之外,也可從建造手法上尋到端倪。
6.1 不同於製菸工廠的牆面僅用水泥灰、象牙白兩色油漆劃分,辦公廳舍牆面的下半部皆使用大量的磁磚(當時的磁磚不是進口就是手工燒製而成),並往上、往下看,屋樑與地板--空間的天、地都是用上好的原木製成,相當講究。
6.2 辦公廳舍的窗戶大多設有窗台,不同於製菸工廠僅為窗戶,除了可擺設器物增添美觀,更凸顯出官家氣派。
7⃣ 松菸小賣所2號店 這棟出入口的小屋原本是檢查哨。在當時,香菸是奢侈品,為避免員工私自夾帶菸品,上下工時皆須排隊檢查。男女各站一列,女在內,男在外。一旦查獲,便直接解僱 ✖
8⃣ 閱樂書店 當時是為了讓父母上工時能心無旁騖,貼心設置的育嬰室。在2013年提供給偶像劇《巷弄裡的那家書店》改裝為「閱樂書店」拍攝後,於2014年以該名重新開放。
9⃣ 大家記憶中的香菸老牌子:長壽、新樂園就是在這裡製造的唷 🚬
松山菸廠是臺灣現代化工業廠房的先驅,並曾是東南亞最大的專業捲菸工廠,現在它是臺北東區最大的綠地。🌳🌳🌳
從1937直至1998年,因國營事業民營化和香菸市場競爭力下滑,被遷併至臺北菸廠後,松山菸廠才正式結束了其香菸生產功能。由日治到國府,一甲子的製菸歲月餵養了上千個家庭 👨👩👧👦
鍋爐房旁遠遠可見的直立煙囪是老臺北的代表性地標。 昔日松菸的心臟,如今與101遙遙相望。
Komment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