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代迷宮:寶藏巖國際藝術村
在繁華的公館商圈外,有一座與世無爭的小小山城。 人煙稀少處,一條小徑接著一個小緩坡,一個小緩坡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廟,穿過了寺廟之後,眼前便見一小小村落;堆疊成群、建築特異,高高低低地錯落在蜿蜒的山路上,「山重水複疑無路」,雖不見桃李之美,但此處依山傍水,頓時有感古人「又一村」...
拼貼建築:喧騰又沉默的中山堂
這裡原是欽差行臺,是清領時期行政首長來臺視察的辦公居所。 西元1895年6月7日,日軍進城,在現在的總統府,也就是當時的總督府尚未落成前,這裡依舊是臺灣最高統治機關。 昭和3年(1928),為紀念日皇登基,日人拆除欽差行臺,於原址籌建「臺北公會堂」,是當時為舉辦集會活動所設...
清代老街艋舺舊事|剝皮寮
你去過「剝皮寮」嗎?你知道「剝皮寮」剝的是什麼皮? 「剝皮寮老街」在留存下來的清代地契文書裡被稱為「福地寮街」,日治初期改稱「北皮寮街」,光復後則稱「康定路173巷」,是萬華社區現存年代最為久遠的清代完整街道,由艋舺通往古亭。...
品茗小憩,遠離塵囂|西本願寺
位於西門的西本願寺始建於1901年,擴建至1932年完工,是日治時期臺灣最大的日式佛寺;可惜的是大多建築已焚毀於1975年,本堂及御廟所只留存臺座(上方用支架表達建物原先的模樣),偌大的園區如今僅剩樹心會館、鐘樓與輪番所三處修復後的建築。...
在詩歌裡凝結的永恆|齊東詩舍
「齊東詩舍」指的是台北市濟南路二段25及27號兩棟建築構成的區塊,約建於1935年,近年由文化局修繕後委交台灣文學館經營,做為詩文的展覽交流空間。 日治時期,這裡被劃入幸町,是為了安置周邊文教區、職員和官員所建的宿舍群;國府來台後,這批建築同樣被撥給核心官員作為宿舍使用。...